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正在成为环保行业新“风口”
发布者:北讯网络 发布时间:2019-06-28 点击率:288
    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我国每年产生超过10亿吨垃圾,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困扰各级城市政府管理者的难题。过去一年来,通过互联网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方式在多地推行。
  在北京,多个城区探索建立积分奖励系统、政府购买服务以及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等方式,让“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走进寻常百姓家。
  在上海,“互联网+垃圾回收”已成为创新标杆项目,吸引了长三角地区纷纷效仿。
  在广东,广州市、深圳市建立APP移动平台,实现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
  在宁夏,银川市已启动垃圾分类“互联网+资源垃圾”回收方式,开通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实现“线上交易+线下物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垃圾分类回收早已突破地域限制。2019年初,支付宝添加了“垃圾分类回收平台”功能,针对低价值的回收品,可按重量兑换“能量”,随后在环保商城里根据累计的“能量”兑换实物或优惠券。
  “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不断走上“台面”,引发广泛关注。今年4月,在第20届中国环博会上,展会第一次专门为智能垃圾分类开辟展区。今年5月,垃圾分类绿色能量生成机亮相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势头很好。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汇集信息、分析数据,建立了一套新的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引导更多民众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去。
  2014年,从回收废旧电子产品开始,出现了一批基于“互联网+废品回收”模式的O2O交易平台。但该行业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8年迎来发展热潮。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公众要求完善垃圾分类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北京、上海和宁波等城市已经率先进入快车道,打开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北京推动“强制分类”学校医院等机构先行,并逐步实现全覆盖;上海将 于今年7月1日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违反垃圾处理单位最高罚款50万元;宁波规定个人未分类投放最高罚500元,单位未分类最高处罚1万元。
  政策红利正催生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互联网+垃圾回收”正在成为环保行业新“风口”。垃圾分类将是中国又一个百亿级别的潜在市场。

  垃圾分类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一是当前中国垃圾分类标准比较混乱,有些垃圾没有被准确归类;二是回收之后,垃圾后期处理环节没有采取分类处理措施,导致前期工作大打折扣;三是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会增加企业的运输和处理成本;四是技术落后也是制约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因素。

设置智能垃圾回收柜以及通过专用垃圾袋让用户在源头上做好干湿分离工作,是当前“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的两种主要模式,模式尚待进一步拓展。此外,“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行业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垃圾分类思路不能仅仅停留在回收环节上,还应更多关注前期的干湿分离和后期的处理过程。 

“互联网+垃圾分类”产业如何行稳致远?这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公众共同努力推进。首先,政府不仅要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制定完善垃圾分类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应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垃圾分类标准。其次,企业应加大垃圾处理的技术研发力度,生产出更加智能的垃圾分类装备;此外,社会公众应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回收意识,认真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与处置的良好生活习惯。互联网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应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大家懂得做好源头上的分类。